三部門:對“四類”政采違法行為“零容忍”
發布時間:
2023-12-15 09:52
本報訊 記者樂佳超報道 近日,財政部會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決定針對當前政府采購領域反映突出的采購人設置差別歧視條款、代理機構亂收費、供應商提供虛假材料、供應商圍標串標等“四類”違法違規行為開展專項整治。
根據《財政部 公安部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開展2023年政府采購領域“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此次專項整治聚焦“四類”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整治采購人傾斜照顧本地企業,以注冊地、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股權結構、投資者國別、經營年限、經營規模、財務指標、產品或服務品牌等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歧視待遇;代理機構違規收費、逾期不退還保證金;供應商提供虛假的檢測報告、認證證書、合同業績、中小企業聲明函、制造商授權函等材料謀取中標;供應商成立多家公司圍標串標,投標文件相互混裝、異常一致,投標報價呈規律性差異,投標保證金從同一賬戶轉出等惡意串通行為。
《通知》提出,此次專項整治要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當前政府采購領域存在的“四類”突出問題,明確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堅決糾正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做到“零容忍”,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懾,做到以整治促提升;堅持協同共治,加強政府采購監管的系統性、協同性,綜合運用行業監管、部門協同、社會監督等多種方式,加強財政系統央地聯動,推進跨部門聯合監管,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多措并舉,形成監管合力;堅持標本兼治。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既要立足當前,集中解決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有針對性地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逐步完善行業治理,全面提升政府采購監管能力和治理水平。
在工作組織方面,《通知》明確,財政部會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牽頭組織專項整治工作,建立部門協同、央地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財政部負責對中央政府采購活動開展重點檢查,檢查中發現的虛假檢測認證報告線索移送市場監管總局核實,情況屬實的,財政部依法作出處罰;對供應商串通投標,涉嫌構成犯罪的案件移送公安部處理,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依法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免予刑事處罰,但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由財政部依法作出處罰。財政部制定《2023年政府采購領域專項整治工作指引》和工作底稿范本。省、市、縣三級財政部門、公安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參照組織本級政府采購專項整治工作。
《通知》還提出,此次專項整治分篩選名單、開展自查、書面審查、現場檢查、處理處罰、匯總報告6個階段開展。其中,在篩選名單階段,財政部門結合新收到或正在處理的投訴舉報案件中涉及“四類”違法違規行為線索,重點抽取代理本級業務的代理機構(包括本地注冊及外地注冊本地執業的機構)作為檢查對象。尚未開展集中采購機構考核的地區,應將集中采購機構一并作為檢查對象,檢查內容可結合集采考核要求予以調整。本次檢查主要針對2022年1月1日以來啟動實施的政府采購項目。各省(區、市)抽取的代理機構數量比率原則上不低于本?。▍^、市)代理機構總數的10%,檢查總量不得少于30家,各市、縣檢查數量由省級財政部門統籌分解。財政部選取北京、山西、貴州和四川4個省的20家代理機構對中央政府采購項目進行重點檢查。每家代理機構抽取的項目原則上不少于5個。進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的政府采購活動,按照前述要求開展檢查。在處理處罰階段,財政部門將在省級以上指定媒體上主動公開處理處罰信息,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效震懾。
此外,《通知》還規定,按照國務院關于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專項整治工作部署,對政府采購領域傾斜照顧本地企業、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歧視待遇行為的專項整治工作應于2023年完成,各?。▍^、市)財政部門應于2023年12月20日前形成總結報告,提煉典型案例報送財政部。在專項整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各?。▍^、市)財政部門每兩周將有關整治工作進展、典型案例和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報送財政部,財政部匯總全國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并對工作成效較好的省級財政部門予以通報表揚。
來源:《中國政府采購報》
關鍵詞:
附 件: